登录甲子光年
其他登录方式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注册甲子光年
获取验证码
注册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完善资料
登录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
《甲子光年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政策
微信登录
扫描二维码 | 授权登录甲子光年
字节跳动启动火山引擎,能成为中国的第几朵云?
作者:范文婧 编辑:赵健 2021-12-07


千呼万唤始出来,字节跳动做云尘埃落定。


12月2日,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正式发布全系列的云产品,包括IaaS层的云基础模块,PaaS层的视频及内容分发模块、数据中台、开发中台、人工智能,共计五大类的78项产品与服务。



这是火山引擎的第二次公开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后,火山引擎在此前SaaS(如A/B测试)和PaaS(如各种中台)的基础上,补齐了IaaS(计算、存储等基础产品)的能力。这样一来,字节跳动就从其他云厂商的大客户,变成了直接竞争对手,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同台竞技。


字节跳动想做云,似乎早已为人所知。


2020年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式上线,推出数据智能与体验智能产品。2021年6月,火山引擎又发布四款产品,包括统一基础服务、技术中台、智能应用和行业解决方案。虽然这些产品都还集中在PaaS层面,但以字节跳动丰富的产品线及每天所生产的海量数据,要继续将业务部署在别家公有云上不合理也不划算。随着字节to B业务的发展,提供底层IaaS服务势在必行。


但是,做IaaS需要巨大的硬件投入和研发投入,在国内其他云厂商都已经发展十年、大型企业客户都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现在,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还有多大的机会?


本文,「甲子光年」采访了火山引擎副总经理张鑫,来还原一下字节跳动做云的思考。


1.多云趋势下的机会


火山引擎此时入局的云计算市场,已经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IaaS层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排名前四的阿里云、天翼云、华为云与腾讯云市场总份额为69.1%。



火山引擎想要“虎口夺食”,需要打一场硬仗,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从发展趋势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推动IaaS的发展,市场蛋糕仍在越做越大。一方面,在疫情的影响下,迫使许多企业业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型,加速上云进程,带动IaaS增长;另一方面,在疫情后时代,企业将更加关注数字化转型的效果,促使IaaS服务商提更贴合业务的云服务。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0年中国IaaS市场达895亿,比2019年增长97.8%。而随着云计算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云计算短期内的增长空间依旧可观。


即使是早就上云、开始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企业,也面临着许多困扰——“厂商绑定”是企业提及最多的一个问题。


在购买了一家大厂的云服务后,由于适配性问题带来的变迁成本很高,后续所有产品几乎都只能继续由同一家服务商提供。这种“全家桶”式的绑定售卖,让上云企业不仅没有议价权,甚至经常要用业务来匹配产品功能,大大降低了使用体验。


安全性也是企业使用云服务的一个顾虑。如果绑定单一的云厂商,企业与其他企业共享云资源,做存储、运算、分析等业务,但企业无法知道自己所存储的信息是否能妥善保存、不被泄露。甚至企业储存在私有云上的信息,由于底层架构对企业来说是“黑盒”,信息的安全性依旧让人担忧。


所以近年来,企业纷纷开始选择“多云”,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多云不仅让企业拥有了选择权,也增加了云业务的安全性。因为只要将数据分散放在不同的公有云上,单家云厂商就不能获得所有的数据。


火山引擎总经理谭待在发布会上引用了一组数据,根据Flexera 2021 State of the Cloud Report,92%的大型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平均使用2.6朵公有云。


但多云的实施并不容易。数据和服务要从一朵云迁移到另一朵云上,需要解决与底层架构兼容性的问题。更进一步,即使不同的云厂商能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模块,但如果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融合使用,那么多云对企业来说只是多了一种物理资源,并不能明显地优化使用效果。


这些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就是火山引擎的机会。火山引擎副总经理张鑫告诉「甲子光年」:“做to B的产品,永远要将第一性原则放在客户身上。我们现在确实看到客户越来越需要开放,不想被厂商锁定,想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云厂商,火山引擎似乎也更希望优先解决那些其他云厂商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于是在成立之初,没有历史包袱的火山引擎就“拥抱云原生”技术。通过自身的实践验证,试图优化客户在多云资源部署上的问题。


2.云原生:云的操作系统


企业部署多云的困境,只有新技术和理念才能带来改变,这就是云原生(CloudNative)


云原生是一个组合词,Cloud+Native。Cloud表示应用程序位于云中,而不是传统的数据中心;Native表示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云的环境,原生为云而设计,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分布式优势。


简单来说,云原生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整个IaaS、PaaS、SaaS层面的资源适配和优化,帮助企业构建弹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可观测的应用系统,提升交付效率,降低运维复杂度。


火山引擎想要通过云原生打造云的操作系统,成为应用上云的入口。


火山引擎张鑫告诉「甲子光年」,通过云原生的理念,向下对底层的硬件IaaS资源进行管理和抽象,让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弹性和灵活,拥有更好的性能;向上通过从开发测试到交付的一整套敏捷研发体系,加速应用的开发迭代,让应用在云上可以运行得更加稳定,应用设计也变得更容易贴合业务;向左右,通过云原生解决兼容性的问题,并逐步实现整个PaaS层技术更贴合基础设施。



在云原生的技术加持下,火山引擎不仅能将企业扶上马,还能送一程,企业将从资源多云,迈向应用多云。


比如当一家企业遇到双十一,希望给基础云服务扩容的时候,过往仅仅通过购买一朵新云的账号和存储空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新云与旧云的程序之间格式不同、底层语言不同,还无法直接上手,需要重新做开发和适配。


面对应用程序迁移的复杂性,云原生的容器技术虚拟了程序所需操作系统,将云计算IaaS层的资源打包在一起,确保应用程序从一个云环境快速迁移到另一个云环境;云原生的微服务技术通过一个个小脚本将具体功能逐一转化和适配,让程序在新环境里也能顺利运行。


云原生所需的Docker、Kubernets均为通用开源系统,为未来企业在现有云产品上部署、自研其他产品提供了可能性。


更进一步,由于不同云厂商的产品性能在各个场景里各不相同,当企业把多应用程序部署在多云,甚至单应用程序部署在多云上,火山引擎的veCompass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在异构的资源下寻找最优的部署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云原生并非一个新技术,最近两年的云计算市场掀起了一股“云原生热”,大大小小的软件厂商都在推出云原生相关的产品。


火山引擎的优势在于,其云原生技术已经在字节跳动内部得到了大量的验证。


2016年字节开始尝试实践Docker和Kubernets,并不断搭建周边的基础设施。2017-2018年字节实现业务全面微服务化,并解决了大规模服务下的问题诊断,从安全与风控业务启动试点推广。2019-2020年,字节开始将核心业务云原生化,并在通用和新型场景上开放实践。而2021年,字节所有业务都已实现云原生并趋于整合。


字节跳动副总裁杨震原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一个案例,2021年的除夕,抖音只花了27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春晚红包互动的全部功能。并顺利完成了累计703亿红包互动和12.21亿人次春晚直播观看,而过往其他厂商完成这些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


张鑫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火山引擎所有的技术能力、算法能力都能在字跳动to C的产品上看到、体验到。”


虽然云原生有诸多优势,字节自己也有过优秀实践,但一般企业要将现有的云资源重新云原生化,需要安排优先级。因为部署所花费经济成本较大,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程序和功能在目前的技术下都适合云原生。比如,具有弹性、敏捷和并行特征的功能更适合云原生,而海量数据、稳态的功能则不太合适。


张鑫告诉「甲子光年」,云原生将在未来三五年里趋于成熟,这种成熟不是指技术方面的,而是应用层面的。


这似乎也非常符合火山引擎的规划。如何为客户寻找到更适合的应用场景,是火山引擎一直在探索的。而在这样的场景下,通过云原生的设计理念,如何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打造更具有行业属性、满足具体业务需求的产品,将成为火山引擎与其他云厂商的竞争关键。


3.从面向应用到面向增长


技术是为业务而服务的,火山引擎的另一个差异点在于,更加关注智能与体验。


近年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步完善,已经不满足于只将云作为信息存储的容器,而是希望将业务与云服务融合,让云赋能业务。这也正是火山引擎总经理谭待提到的,要做业务价值驱动的云。


那么如何做业务价值驱动的云呢?在张鑫看来,要以自上而下的视角来搭建整体的云架构。优先关注到SaaS层面的需求,再根据具体场景的需求逐步搭建PaaS和IaaS层。基于火山引擎现有的容器、微服务技术,极大地弱化客户对底层技术的感知,让不同的客户都能通过简单的托拉拽完成基础设施部署,专注于上层应用的开发。


在上层应用开发环节,火山引擎尤其关注产品的多体验化和多智能化,并以业务层面的增长需求为导向来部署这些功能。


在多体验化方面,今天我们的软件,已经从单一的只读文件,变化为集成了语音、视频、手势甚至AR、VR的软件、H5、小程序等产品。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时候,面向更多的用户触点和多样的交互形态,提供丰富且统一的用户体验。火山引擎基于字节过往产品的实践,推出多体验应用开发平台MARS,帮助企业在设计、测试、调优等各个阶段进行优化。


在多智能化方面,火山引擎的创作云平台进一步赋能客户的内容创作,提供AI工具以及海量素材库,让内容创作的效率大大提升。


在此基础上,火山引擎以业务增长为导向,应用A/B场景测试,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逻辑,帮助企业找到最为适合的与用户互动的方式。蓝河乳业集团数字化与流程中心总监闫彦表示,蓝河乳业采用火山引擎的数据产品进行消费者运营数字化建设,探索如何基于消费者数字化营销平台实现与现有业务系统的整合对接,为业务增长提供助力。


目前,通过字节自有的多形态、场景丰富的应用实践经验,火山引擎已经在互联网、金融、手机、汽车、数字化服务等企业取得了一些客户,也在与客户共同探索更多的合作场景。


比如在生信医药领域,科研人员经常需要开发许多分析算法,并按一定的逻辑链组装成复杂的流水线,去分析海量的数据。但由于数据的产生地不同,且数据量大、传输慢,而各地研发人员所用的数据、分析语言标准不统一,极大地阻碍了研发效率。


火山引擎基于云原生技术,能够打造混合云的调度代码、创新平台、生物信息分析流水线和算子市场等一系列能力,构造一个面向生物信息行业的操作系统,以实现资源、数据、应用和流程管理。


今年9月,“新冠病毒基因组大数据在线分析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通过验收,填补了我国新冠病毒分析缺乏系统性技术中台的空白。而这个过程中,火山引擎参与了最为重要的“生物医学大数据操作系统”-Bio²S的开源框架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在帮助客户的过程中,火山引擎同时关注内容复用与行业间复用。基于开放的云原生平台,火山引擎和企业所编写的算法、算子,可以固化成可复用的模块,在算法市场里发布,让整个行业共享。


火山引擎要进入云市场,必须走差异化。谭待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强调,火山引擎的差异化就是业务价值驱动与极致性价比,因为差异化一定是体现在云和业务结合的过程中的。火山引擎拥抱云原生、坚持做开放共享的云产品 ,是为了更好地将产品与业务结合,也是为了获得一个进入云行业的机会。


即使火山引擎的各位负责人都表示短期内没有把成为“第四朵云”作为目标,但云业务要发展和突破,未来就必然会与前三大的云厂商直接竞争。火山引擎不会只满足于做其他厂商做不到的事情,开放、灵活性也只是一个进入契机,很难成为竞争壁垒。在未来,基于云原生的优势和veCompass平台,火山引擎是否能进一步制定多云、多应用部署融合的标准,从而使大客户从在更多基础设施上也投向火山引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正如火山引擎发布会最后提到的,“要以十年为单位来发展云业务”,也要以十年为单位来展望云行业的发展。

  • 1024
  • 0
  • 0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