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台灯,而是有台灯功能的机器人。
作者|赵健
在行业热议无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时,商汤科技却反其道行之,推出了一个不太起眼的AI产品——智能台灯。
1月3日,商汤科技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旗下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品牌「元萝卜」,在象棋机器人、围棋机器人之后,发布了第三款AI硬件产品——元萝卜光翼灯,售价1699元。
对于一款台灯来说,这个定价并不低。但元萝卜并不将其简单地定位为“台灯”,而是定位为“有台灯功能的机器人”,因此智能化的功能是这款产品的卖点。
元萝卜光翼灯主要面向学龄儿童,主打AI纠正坐姿提醒、AI专注力检测、AI光随书动等智能功能,帮助孩子们预防近视和脊椎侧弯等健康问题。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元萝卜总裁马堃表示:“继传统台灯1.0时代的基本照明和台灯2.0时代的护眼功能之后,元萝卜光翼灯的AI技术使台灯迈入3.0时代,集照明、护眼与智能于一身。”
对于智能台灯,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马堃认为,有标准的事情好做,没有标准的事情反而是最难做的。
为什么商汤科技要在此时做一款最难做的“台灯”?对此,「甲子光年」等媒体与马堃做了一次深度访谈,来还原商汤科技做智能台灯背后的思考。
以下是访谈原文,略经修改:
1.谈目标:至少不赔钱,赚多少看本事
问:商汤为什么选择进入家庭场景,做一款智能台灯?
马堃:商汤有智慧城市、智能汽车等不同业务,而元萝卜是商汤的家庭机器人品牌。元萝卜的产品策略是首先关注那些具有广泛共性且需求迫切的领域。目前,我们发现家庭和孩子是共性需求的代表,也是我们现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并非忽视了其他家庭成员,比如老人或成年人,而是逐步扩展,根据技术成熟度来解决更多人群的需求。
问:台灯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小?
马堃:人工智能大概有两种打法,一是高举高打,比如人形机器人、波士顿动力,不在乎成本,不断挑战技术的边界,虽然酷炫但很难落地;第二类是商汤走的实用主义路线,让AI赋能千行百业。
表面看下棋机器人、智能台灯都不太起眼,但都是解决实实在在的需求与普惠的产品。元萝卜下棋机器人出来之前,下棋机器人都是放在博物馆、科技馆的,价格在5万-50万之间,而元萝卜下棋机器人把价格打到5000元以内。而且,家里的小朋友能真正用的上。
问:这是元萝卜的第三款面向to C市场的硬件产品。从下棋机器人到智能台灯,商汤有怎样的系统规划与思考?
马堃:首先,元萝卜的定位很明确, 即面向家庭的服务机器人,任何在家庭环境中所需的服务、教育和关爱性质的产品,都是元萝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下棋机器人的市场远未饱和。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家庭,但目前拥有元萝卜下棋机器人的家庭数量还远远不够。我们相信,即使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他们也有玩棋的需求。我们的目标是评估是否值得投入资源开发更多产品,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确保这些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被消费者接受。
简而言之,我们对现有棋类游戏产品的市场容量持乐观态度,并计划进一步深入开发。在未来,您将看到我们推出更多创新产品。此外,我们并不仅限于棋类产品,例如台灯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此外,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保持持续关注,并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跟踪和孵化。然而,我们不会在没有实际成果之前就过度宣传,我们现在并不打算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问:字节跳动之前也做大力学习灯,但最终并不成功。如何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马堃:我们的赛道、模式完全不一样。他们是作业灯,为了卖课;我们不是作业灯,内部将其定位为一款健康守护的机器人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具有太多的参考性。
问:台灯是一个很卷的市场,最初的立项反馈是什么?
马堃:最初立项有乐观的支持者,也有悲观的反对者。很多人不理解,市场上的台灯都几十块钱,做这个有什么价值?最后拍板决定的关键因素是,我们觉得任何行业都值得拿AI重新做一遍。我们真的相信这件事,同时也有这样的能力。之所以选择从台灯开始,是因为它与教育领域的需求高度契合,也是学习环境中的高频与必需品。与下棋相比,台灯的使用更加日常与必要。
我们遵循了科学严谨的立项流程,我们认为这是在创造全新的东西,它蕴含着多种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会以100%的热情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我相信,只有充满热情的产品才能达到卓越的品质。我也坚信,工作现场有神明,即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你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能够参与这款产品的开发,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本身热衷于创新性的工作。
问:有智能音箱产品的KPI是响应次数,这款智能台灯的KPI是什么?销量预期是多少?
马堃:元萝卜是商汤面向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消费级品牌,做消费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公司并没有严格地定义KPI,给到了很大的灵活性。同时,公司也不希望天天砸钱赚吆喝。我们自己的定位是,至少应该不赔钱,能赚多少靠本事。
2.谈产品:用做机器人的理念做台灯
问:这款台灯的AI坐姿提醒、AI专注力检测等功能,会不会造成比较大的功耗?如何解决?
马堃:在谈到人工智能的功耗问题时,业内普遍认为功耗很高,比如GPU显卡通常需要水冷系统,并且消耗数百瓦的电力;当年AlphaGo消耗的电力,相当于开特斯拉从上海到乌鲁木齐所消耗的电力。AI功耗成为了AI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场景的主要挑战。
但商汤的光翼灯峰值功率仅为21瓦,下棋机器人的功耗也仅为20多瓦。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大功率、大算力的算法优化为在低功率嵌入式的设备上高效运行。这不仅要求算法在PC上表现良好,还需要确保移植到嵌入式设备,在相同的数据集上性能不下降。这是产品合格的关键标准。
问:把算法移植到嵌入式设备来实现低功耗,意思是不用联网即可实现?
马堃:没错。如果单独地看AI坐姿提醒并非一件新功能,但要实现不需要联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问:其他一些台灯品牌,一般都会嵌入一个屏幕,给台灯增加一个学习功能,为什么商汤没有做?
马堃:我认为这涉及两种不同的产品设计理念。其他产品如学习作业灯,屏幕的加入是为了提供更多内容和交互体验,这取决于特定的业务模式;我们选择专注于健康守护,这是我们认为的在当前技术成熟程度下可以最有效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纯粹关注健康的产品体验。因此,没有屏幕是出于对这一核心价值的坚持。
问:这款台灯的研发投入是多少?
马堃: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并非仅凭一时的灵感,而是依托于商汤成立九年积累的经验、算法、人才以及基础研发环境。我们拥有一整套全流程的模型训练工具链,将人工智能研发流程体系化、工具化和标准化,使得在不同领域的研发工作如同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作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工具快速组合完成。对于没有这样一套体系和工具链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自行寻找解决方案,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耗时。因此,我没有办法给一个准确的研发成本的数字,它是过去很长时间的积累。
问:定价1699元,比一款普通的台灯贵,又比一款学习机便宜。定价策略是什么?主要的成本、科技含量如何体现?
马堃:这款产品的投入,跟一般的台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不是一款静态的台灯,我们将其定位为一个机器人,里面的AI算法与算力都是通用的,可以不停地升级新功能,就像汽车的OTA。
问:未来会有哪些功能的升级?
马堃:可能会有感知分析类,对小朋友答疑解惑类等功能,尤其是结合商汤的大模型能力,会根据产品节奏的安排与需求分析逐步推进。
问:相比市面上其他台灯产品,尤其是价格在百元级的台灯,这款产品的竞争力是什么?
马堃:我站在一个产品开发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新事物出现都会有一堆怀疑者。首先,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服务所有的用户,包括老人、小孩、成年人;第二,对于3.0时代的台灯这一新概念,我们先找到能够接受这一理念的用户,先服务好他们,在带动更多的用户,当然也会包含一些商业策略在里面。
问:这款台灯内部有AI芯片、摄像头里有传感器,是商汤自研的吗?
马堃:不是,商汤核心是做算法,里面的原材料是我们综合考虑成本、性价比等从市面上做选型。
问:关于AI专注力测算,市面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商汤表示自己测算的准确度超过95%,这个数据的参考度有多高?
马堃:商汤有一个非公开的数据集,外界确实没有办法做评比。但在算法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严谨的态度,不能仅仅因为算法看起来“差不多”就认为它已经足够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算法的性能。例如,我们的算法需要与人工标注的测试集进行对比,以确保其准确性。
在智能台灯领域,我们的工艺灯在技术原理和实际效果上为用户提供了可感知的优势。市面上的智能台灯通常采用距离传感器来检测坐姿,但这种方法存在局限,如必须正对传感器且中间不能有遮挡。而我们采用的商汤摄像头技术,不受这些限制,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人体姿势,即使在有遮挡或摆放位置不标准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这种从距离传感器到3D感知传感器的转变,实际上是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上的挑战,关键在于如何从现有硬件中提取有效数据。
问:光翼灯的AI专注力检测、疲劳分析等核心能力,从算法的角度来说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马堃:首先,我们通过单帧画面来检测用户的专注度,并为这种状态赋予一个量化的评分值。其次,我们关注眼疲劳的程度,这涉及到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并根据每个状态的量化值,使用加权公式进行综合,从而得到一个反映人眼疲劳程度的曲线。这种方法是算法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时常用的。
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满足共性需求,即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学习时间,特别是写作业和学习时的专注度。对于做手工和搭积木等活动,我们尚未将其纳入专注力的评估范围。然而,通过研究曲线,我们可以分析出孩子在特定时间段的行为模式,家长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自行判断孩子的行为。
(封面图来源:商汤科技)